首页
热点推荐:
  • 内页banner01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精神文明建设专栏  >  网聚正能量

刘中良:把农业的论文写满乡野大地

  中国文明网首页 > 泰安好人

  刘中良:把农业的论文写满乡野大地

  发表时间:2023-05-09   来源:

  刘中良扎根基层农业科研一线13年,他从未停下致力科技惠民的脚步,常年奔波在田间一线,将自己所学和精力用到服务“三农”、科技扶贫、助力乡村振兴中,为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甘愿用汗水热洒沃土。

  助推脱贫:尝闻泰汶起风雨,纵使无禄亦忧农

  “生命从故土开始,吸吮故土精华,从此扎根故土,再远也会牵挂”,几句简单的诗句,正是对刘中良最贴切的描写。拿起放在副驾驶上早已凉透了的包子,大口啃下,急匆匆去解决大汶口镇焦家庄村70亩土豆茎基部褐变病害,再到解决良庄镇120亩土豆延迟2个月不出苗问题。车轮扬起的尘烟从未停歇,但刘中良眼前的道路却愈发的清晰。科技落地,助推脱贫。刘中良日复一日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好的结果。他先后科技帮扶岱岳区、宁阳县等地的20个村,通过科研成果助贫,走出“闺阁”。同时在乡饮乡、大汶口、房村等镇的合作社、企业培植起生姜、马铃薯、番茄等产业,形成了产业抱团拉动、以点铺面带动、项目资金辅助,以及培训跟进、指导保障的产业模式,实现了由“注血”变“造血”,创新了产业脱贫振兴乡村的新模式。

   

  振兴乡村:一日识得春韭绿,唯盼万亩农蔬香

  “抓紧挖沟排水,不然70余亩生姜腐烂会不断蔓延。”华丰镇高庄村的生姜因暴雨不断而根系腐烂牵动刘中良的心。驱车前往身先士卒,他扛起铁锹排水,也同样在那天,他接到家人的电话:远在枣庄的老母亲因重病住进了医院!那段时间,从枣庄到泰安来回五百多公里的夜路,他每周都要跑三遍。白天继续出现在老百姓期盼的田野里。

  扎根乡土,振兴乡村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他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指导农技人员、种植户等7万余人次,一年365天他有200多天都在基层度过,面对家人,他满是愧疚。疫情突发,他借助媒体发布战疫情促生产系列蔬菜指导意见,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、不误农事。为让乡村振兴的触角延得更广、扎根更稳,他先后在泰安市高新区、宁阳县、肥城市和岱岳区打造了5处科技示范基地,为使产业尽快见效,他不分昼夜、周末无休,全身心投入到帮扶一线,将成果、技术、资金落于企业,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辐射效应,为乡村振兴铺好路,努力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。

  科研成果: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

  在刘中良的书房里,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奖状和荣誉,从泰安市青年科技创新奖到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。科研之路,漫长而艰辛,没有终点,只有新的起点。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:他先后制定省市各级地方标准22个,发表论文60余篇,出版专著7部,授权专利15个。创新成果,筑梦菜园。为破解设施蔬菜连作障碍“卡脖子”关键核心技术,他花费近十年时间围绕根区环境调控开展研究,集成了生态与经济一体的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的根区调控技术,成果累计推广45万亩,获经济效益6.6亿元。这对于提高泰安市甚至山东省蔬菜产品质量,保障蔬菜食品安全,促进设施蔬菜产业的持效健康发展,推动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农蔬绿绿,叶菜飘扬,每当万家灯火、蔬饭飘香,泰汶春始,蜂蝶徜徉,刘中良觉得那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,像极了自己的农业论文写在了乡野的大地上。